AWD可以全時段實現操控。相對于RWD和FWD,AWD對每個驅動輪分配了更少的牽引力,所以會更少發(fā)生牽引力大于輪胎和地面的摩擦力的情況,也就是說,驅動輪更少打滑。顯然四輪驅動會帶來更高水平的牽引和操控,因為牽引力是被4個車輪而不是2個車輪分享。它能夠跨越更高的彎道極限,特別是在粗糙、濕滑路面,所以從1980年奧迪使用AWD開始就主要用于WRC。全時AWD轎車會產生中性的轉向傾向,這要得益于4個車輪共享牽引力。事實上,還與重量分布相關,而通常全時AWD轎車前后的重量分布是50∶50,所以很難出現轉向過度。AWD轎車有些是全時四驅,而有些平時是前輪或后輪驅動,只有在車輪打滑時才變?yōu)樗尿?。今天競爭的壓力已使更多的汽車廠商制造了不同級別的AWD轎車。那么AWD是的驅動方式嗎?并不準確,因為它增加了重量和復雜性及增加了成本,AWD會比2WD多消耗燃油,一般AWD系統(tǒng)會比2WD重50~100kg,即使是一般品牌售價也要增加2000美元.








維修費用低也是后輪驅動的一個優(yōu)點,盡管由于構造和車型的不同,這種費用將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如果你的變速器出了故障,對于后輪驅動的汽車就不需要對差速器進行維修,但是對于前輪驅動的汽車來說也許就有這個必要了,因為這兩個部件是做在一起的。不過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前輪驅動汽車的可靠性也已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維修費用的高也許已經并不是一個大的問題了。
后輪驅動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相對高的裝配和制造成本,更多的故障,相對狹小的室內空間等等?,F在,更多的汽車都是使用的獨立后懸掛系統(tǒng),這樣設計師在設計時就可以將車體與差速器和傳動軸靠的更近,從而可以增大室內空間。
A、輪體磨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采用的鋼材不合格或者說材料熱處理時的硬度較低,耐磨性不足;B、漏油。支重輪軸通過軸套一直在旋轉,輪體內要加油來潤滑,但如果說密封圈不好的話,很容易產生漏油的現象,這樣軸與軸套在無潤滑的情況下,很容易磨損,造成產品無法進行使用。漏油原因有分好幾種:1浮動油封不合格 2.產品軸套圓形度不夠 3.支軸光澤度不夠 4.齒輪油不達標 5.加工尺寸公差問題等等 都會造成支重輪漏油的情況。
國內廠家生產的支重輪問題1.鋼材標號很多未達標,熱處理工藝未能很好發(fā)揮。2.市場競爭,產品幾個重要結構發(fā)生偷工減料 如輪體圓徑減小、支軸變細、銅套長度縮短等等.輪體圓徑的減小 變成輪子線速度加快,軸套承受的摩擦越多。支軸變細道理也是一樣,同樣承受撞擊的力度也會不夠,照成軸變形或者斷掉。 銅套起到摩擦作用,銅層必須經過滾扎后才不易脫落,正常得0.35mm以上銅層才達標,減少銅套長度支重輪的意義也就失去了作用,減少長度等同于減少受力面積。所以解決產品這幾樣缺點,國內產品相對國外產品的優(yōu)勢是非常大的。